開欄語:綠色是河源最鮮明的底色,綠水青山是河源最大的發展優勢和最重要的民生福祉。為更好地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奮力推動“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提效破局凝聚社會共識,匯聚起生態環保強大社會合力,推動河源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今日起市生態環境局與河源日報社聯合開設“保護環境 保護發展”專欄,敬請垂注。
○本報訊 記者 敖海沖 通訊員 黃佑添 張勇波 河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了一系列明確的目標與實施路線圖。記者昨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河源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計劃》)已經發布,根據《計劃》,我市將以建設成為全省最優生態環境和生態發展的“引領者”為目標,到2020年,我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格局,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
《計劃》指出,我市水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100%,新豐江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水質保持地表水Ⅰ類標準;大氣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環境空氣質量全面達標,其中空氣質量指數(AQI)達標率達到96%以上,PM2.5濃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以下。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計劃》提出了具體的目標任務,包括著力打好碧水保優戰、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扎實打好凈土防御戰、強化固體廢物綜合監督管理、全力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治理共5個方面39條具體措施,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 每項重點任務都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重點、牽頭單位、參加單位,同時還制定了工作目標及重點任務分工表。例如,加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力度,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確保新豐江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水質保持地表水Ⅰ類標準,2020年年底前,二級水源保護區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16條主要入庫支流水質全面達標;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100%達標。2019年6月底前,完成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環境違法違規問題清理整治。
《計劃》提出,我市還將推進轉型升級、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持續調整優化交通結構,鞏固和提升生態環境核心競爭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努力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