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街頭,一組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繪制的文化墻、宣傳欄隨處可見,為我市創文增添了色彩和活力,增添了城市文明氛圍;各縣區“河源好人”越來越多,他們的感人之舉,溫暖著這座城;紅馬甲、紅志愿帽活躍在大街小巷,成為河源一道道文明風景線……
凝聚創文合力,重在宣傳與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批示、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河源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以優秀文化為引領,以“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推薦評選為抓手,以志愿服務活動為實踐平臺,以公益廣告宣傳為載體,多方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行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聲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力量,廣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態投入到創文活動中,傳承河源好文化、傳播河源好聲音、傳頌河源好故事、傳遞河源正能量,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為把河源建成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榜樣示范 弘揚正能量 引領社會價值取向
今年10月,河源又一位市民登上了“中國好人榜”。她,名叫胡珍,來自河源龍川縣。
胡珍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懂得孝順父母、關愛姐妹。自1992年嫁入夫家以來,胡珍侍公婆如父母,待子侄如己出,濟姑嫂若姐妹。
多年來,胡珍在悉心照顧多病公公婆婆的同時,雖自家生活拮據,但她盡最大能力照顧天生殘疾的小叔子,以自己的名義四處借錢給小叔子在縣城買了一套住房,并幫助他在縣城開了一家糧油店,使他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雖有胡珍的努力接濟,但小叔子最終沒能逃過疾病惡魔的摧殘,不幸離開人世,當時留下一雙年幼的兒女(最大的兒子6 歲,最小的女兒 1 歲)。兩年后,其弟媳因不堪生活壓力,拋下兩個未成年的子女改嫁。從此,照顧侄子、侄女的重任就落在胡珍夫婦身上。胡珍如待自己的兒女一樣,照顧和教育他們。如今,小侄女樂觀知禮、身殘志堅,2016年被評為“龍川十大孝親少年”;小侄子已考入省城某音樂學院就讀音樂教育專業,為人謙虛,品學兼優。
胡珍當選“中國好人”是河源推進文明建設的成果,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典型。近年來,河源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通過用身邊好人帶動人,深入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挖掘選樹活動,像胡珍這樣的“中國好人”、“廣東好人”“河源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越來越多,他們不僅成為河源一道文明風景線,而且還用實際行動發揮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引領社會價值取向。
據統計,我市自2012年啟動評選“河源好人”活動以來,截至目前,共評選出224位“河源好人”,其中有49人獲評河源“道德模范”,28人獲評“廣東好人”,5人獲評“中國好人”。
同時,為了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今年以來,河源積極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的新方式,讓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在全省率先建設1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動實踐中心成為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學校”,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踐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大課堂”。二是組建“一支隊伍”。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由領導干部、扶貧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優秀志愿者、優秀鄉賢等211人組成的“文明實踐宣講輕騎兵”隊伍,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機關、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網絡,基本實現輿論、社會宣傳全域、全程、全員覆蓋。同時,充分發揮“道德講堂”傳播正能量以及“河源好人”“道德模范”的榜樣示范作用,開展“弘揚好人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講堂進機關、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一批河源好人從幕后走到了臺前,迅速在全市范圍內產生了巨大的示范效應,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傳統美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榜樣支撐,彰顯了“河源好人”的磅礴力量。
公益宣傳 繪制街頭最美風景 美化環境彰顯文明
在河源市文化廣場散步,濃郁的創文氛圍撲面而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共建共享和美河源”“文明見于細節、創建從我做起”“倡導綠色出行,踐行低碳生活”“排隊我快樂,禮讓我文明”等主題鮮明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標語隨處可見,創文宣傳氛圍濃厚。
自創文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在城市主次干道、社區、小區、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和公交車、出租車、校車內外,以及行政服務窗口、賓館、商場、超市、車站、銀行、藥店等人員密集場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通過墻繪、掛圖、廣告牌、宣傳欄、黑板報、立牌、燈箱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我的中國夢”“遵德守禮”“好家風好家訓”等正能量,收到了“抬頭便是創文,仰望即有文明”的宣傳效果,讓廣大市民沐浴在文明新風中,既美化了環境,還普及了知識,更宣傳了文明,深受廣大市民的好評。
凝聚創文力量,重在宣傳。自“創文”工作開展以來,市創文辦全力做好“媒體宣傳、社會宣傳、活動宣傳”三篇文章,持續營造良好創建氛圍。一是“媒體宣傳”熱度不減、持續升溫。市3家媒體開設專題專欄,持續跟蹤報道創文工作進展情況,提高公眾的知曉率和社會的關注度。今年4月以來,河源文明網、“善行河源”微信公眾號共發布信息8500余條、策劃專題報道13個,其中51條被中國文明網采用,創造了新紀錄。二是“社會宣傳”提高質量、提升頻率。舉辦全市公益廣告宣傳工作培訓會,重新規劃設計發布400余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廣告,在58條市區主次干道、所有商業大廈的LED顯示屏和1000多個市場商戶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人民幸福心城”等新一輪創文宣傳標語。三是“活動宣傳”形式多樣、亮點紛呈。市創文辦聯合源城區、市直機關工委、團市委等職能部門,開展了“全市志愿者文明交通勸導”“2018創文齊參與——萬人共寫文明語”“2018年第一批‘河源好人’評選及好人事跡分享會”“共創文明城市·共建書香社區”“百日交通零違法公益挑戰賽”“河源文明12條征集推廣”等一系列活動,使創文再次成為社會熱詞,提高了創文知曉率,增強了市民文明素質,提升了公眾道德水平,促進了社會和諧美滿。
志愿服務 弘揚志愿精神 提升城市文明
今年5月,市區茶山公園學雷鋒志愿驛站、客家文化公園學雷鋒志愿驛站同時揭牌運營。加上即將投入運營的新江健身公園、九重門公園、紅星公園、兒童公園、黃子洞公園等5個公園學雷鋒志愿驛站,市區公園志愿驛站將增加至10個。
這些驛站都有專人負責,主要為市民提供愛心藥箱、便民雨傘、應急充電、旅游指南、免費WIFI、城市交通咨詢、微信照片打印、環保銀行等便民服務,其中客家文化公園志愿驛站還提供環保銀行便民服務,包括回收廢舊電池、廢舊光碟、過期藥品,市民可以將家中的廢舊電池、廢舊光碟、過期藥品拿到驛站,兌換相應的生活物品。通過這一志愿服務,進一步增強市民的綠色環保意識,為共建大美河源貢獻力量。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行動。今年以來,我市通過“美麗鄉村”墻繪志愿服務行動、2018年“萬人志愿暖槎城”、志愿者服務春運“暖冬行動”、2018年河源市學雷鋒全民志愿服務行動月系列活動、2018年河源市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宣講活動、環保公益和植樹綠化活動、五一假期志愿服務、平安志愿服務、2018“高考愛心直通車”公益活動等志愿服務行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全民思想,提高全民認識,大幅度提升市民對創文工作的支持率與參與度。
據統計,截至12月上旬,我市今年參加活動的志愿者超過30萬人次,人均志愿服務時長31.25小時,排在全省前列。亮麗的紅馬甲、鮮紅的志愿帽,已成為我市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成為廣大市民交口稱贊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