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鄉下的院子中,很多家庭都會在家里建一口菜窖。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對此,市科協有關專家說,以前,在秋冬季節,為了防止蔬菜被凍壞,北方的農村基本上會在地下挖2米至3米深的地下室儲存蔬菜,并在菜窖里放幾缸水,如此可以保持0℃至5 ℃的溫度。土豆、蘿卜、白菜等蔬菜,適合放置在菜窖里面,一般能保存到第二年開春。
菜窖冬暖夏涼,完全符合冷藏的條件,使蔬菜不繼續生長,也不會爛掉,還能及時補充水分,保持新鮮。其中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在冬天,土地傳遞熱量比較慢,導致地下的溫度一般都比地表面高。地表的溫度很低,而在地下1米左右是次低,越往下溫度越高。當到達一定的深度以后,地下的溫度就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所以北方人可以在地窖儲存蔬菜。
在冬天的菜窖里,通常會放幾缸水,菜才不容易壞,這樣做涉及物態變化。因為冬天菜窖里溫度低,水非常容易結冰,液態的水遇冷凝固為固態的冰,同時放出熱量,使菜窖的溫度不至于過低而將菜凍壞。
除了溫度較高之外,菜窖濕度比地面高些,如此可以減少蔬菜的水分流失。此外,蔬菜在菜窖中會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大的時候,則會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有利于蔬菜的保鮮。此外,白菜、蘿卜在長期儲存過程中,本身也會產生沼氣等有毒氣體。同時,地窖封閉嚴密,里面缺少氧氣,人們貿然打開地窖進入,非常容易吸入二氧化碳和沼氣,一旦中毒往往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會死亡。
專家提醒,人們進入菜窖前,一般都會先點燃蠟燭放進去,若蠟燭能繼續燃燒,則可以進入;若蠟燭火焰熄滅,則要通風才能進入,這是為了防止發生“菜窖效應”。畢竟,菜窖里的空氣與外界隔絕,通風差、氧氣少,再加上窖內蔬菜的呼吸作用,所以其二氧化碳含量很高,人一旦進入就有缺氧窒息的危險。為了生命安全,下窖前一定要進行測試和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