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情一区_亚洲电影免费观看高清_在线a网_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狐狸 - 女业余高潮汇编视频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資訊 > 正文
華南理工大學舉行主題教育先進事跡與經(jīng)驗報告會
時間:2019-11-09 來源:
瀏覽字號
打印頁面

11月7日,華南理工大學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事跡與經(jīng)驗報告會。多位教師代表登臺講述了先進人物事跡以及學校在精準扶貧、基層黨建、學生思政等工作上的優(yōu)秀經(jīng)驗,為大家樹立了精神上的模范、實踐中的標桿,引起師生員工強烈反響。

    2019年10月9日凌晨,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原館長陳國堅因病去世,而就在前一天晚上,72歲的他還在筆耕不輟,伏案工作。

    在學校檔案館退休教工張娟娟眼里,陳國堅對檔案利用有著滿腔熱忱,對校史挖掘有著執(zhí)著堅持。在檔案館的10年里,各類綜合檔案及相關(guān)史料,陳國堅至少翻閱了5遍以上。工作之余,陳國堅還常到二手市場淘舊書刊、舊報刊,將其中刊登的關(guān)于學校和高等教育相關(guān)的報刊資料逐一剪貼成冊,詳細標注出處、時間等信息,共整理了幾十本。

    廣泛的涉獵和博聞強記,令陳國堅腦海里存儲了大量文件、數(shù)據(jù)和華工故事,甚至連事情的年月日、哪本檔案資料的哪一頁,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而經(jīng)年積累的報刊資料不僅被學校相關(guān)部門和師生所利用,也為兄弟學校解決過大問題。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學派人來廣州查找錢學森回國的資料,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們來到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結(jié)果陳國堅很快查到1950年10月廣州科學工作者聯(lián)名致電聯(lián)合國和美國,呼吁立即恢復錢學森等科學家的人身自由的電文,以及1955年10月華南工學院迎接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歸國抵達廣州的新聞報道。

    在高教所的同事劉金程說,在大家眼里,陳國堅是大家熟悉的“華工字典”,也像是一位“華工雷鋒”。

    他有一個水果籃做成的“百寶箱”,里面裝滿了起子、鉗子、釘子、錘子、網(wǎng)線等工具,不管是辦公室,還是同事家里,需要修理什么東西,提著就可以走。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管長”——管事兒的長。

    張健:在云縣的扶貧“云”生活

    2017年5月,華南理工大學扶貧干部張健離開妻兒和母親,來到云南云縣,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在大寨鎮(zhèn)新合村走訪時,張健遇到兩個小女孩,她們住在破舊土坯房里,夢想能夠好好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

    兩年多來,張健和隊員們共培訓云縣和臨滄市領(lǐng)導干部和各類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2000多人次,爭取捐贈物資價值1300多萬元。通過愛心浴室項目,讓1600多名中小學生洗上了熱水澡;通過“愛心包裹”項目,讓1154名小學生用上了新書包和新文具;通過教育信息化提升,讓5000余名山區(qū)中小學生零距離接觸到計算機及互聯(lián)網(wǎng);通過醫(yī)療幫扶,為云縣200多名患者減輕了病痛……

    張健和工作隊員們創(chuàng)新通過展銷會等形式,把云縣產(chǎn)品引進了華南理工大學,開展消費扶貧,學校飯?zhí)眠€固定開設(shè)了云縣米線專窗,“愛心茶”和“愛心水”的暢銷,也反哺著云縣教育。

    在他和扶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華工與云縣六年攜手攻堅,云縣貧困人口數(shù)量從2012年末的5.28萬人下降到2018年末的813人,貧困發(fā)生率從11.70%下降至0.24%。云縣的扶貧項目連續(xù)兩年獲得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張健也獲得了云南省“扶貧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魏爭:157萬字書寫的理想和青春

    自2009年成為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本科生輔導員以來,10年間,魏爭寫了17本工作筆記,總計157萬字。

    剛工作后的第一個國慶節(jié),魏爭準備一個人去沙面逛一逛,出發(fā)時在飯?zhí)门鲆娏藘蓚€留校的學生,于是他們結(jié)伴游覽了沙面。回到學校后,魏爭收到了學生的短信:“老師,謝謝你帶我們看看廣州,要不然我們倆今晚肯定是去網(wǎng)吧了。”她把這句話記在了筆記里。也就是在那時,要做一名和學生“一路同行的輔導員”,便成了魏爭的初心。

    “和學生在一起非常幸福。”10年來,她舍不得錯過每一次班級活動、每一次與學生相聚的機會,在宿舍、飯?zhí)谩⒔淌摇⒉賵觯S時隨地了解學生,走近學生。她堅信自己多做一些,學生的大學生活就會“更充實,更精彩”。

    一次次與學生的談話記錄,一場場班會、活動、會議筆記,一段段梳理反思和解決方案,包含了學生的動態(tài)、變化、問題、反饋和細節(jié),包含了黨團班級的發(fā)展軌跡和互動邏輯,包含了與同事和團隊共同切磋、團結(jié)協(xié)作的學生工作實踐成果,這些都如實記錄在筆記里。

    一位同事曾經(jīng)這樣評價魏爭的工作筆記:“還原現(xiàn)場,你可能會總結(jié)出,90后學生是怎么表達焦慮的,學生在跟老師一起開會討論時是如何體會民主參與的。這些都是很珍貴的原始材料。”

    報告會上,陳國堅老師的感人事跡以及來自扶貧一線、基層黨支部和輔導員崗位的奮斗故事,深深感染著每一位前來聽講的師生。

    新聞與傳播學院輔導員張佳文表示,報告會內(nèi)容豐富,宛如一場華園的精神游歷——從學校老一輩的敬業(yè)奉獻開始,到脫貧攻堅一線書寫的華工擔當,再到思政崗位上感受和學生一起成長的幸福,這些更堅定了自己作為一名輔導員的理想信念:和學生在一起,每天都要全力以赴。

    “這一次報告會讓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一股在身邊的力量,能夠隨時鼓勵你,推動你前行,”2017級建筑學院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陸燁貞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