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贛深高鐵通車,河源將首通高鐵,接著還有廣河高鐵、雙龍高鐵……屆時,河源將進一步拉近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距離,邁上發展快車道。
河源,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輻射帶動最前沿,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機遇面前,以及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使命下,有著大好的發展機遇,這也更加證明了,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建設“兩個河源”的必選路徑。
因此,河源高新區也已經開展融灣行動——產業融灣、創新融灣、政策融灣、環境融灣,深入開展“二次創業”,全力以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延伸的牽引區及引領河源發展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
河源高新區招商小分隊頻繁前往深圳招商,手機電子信息產業項目是精準招商方向之一。今年,溢旭電子簽約落戶河源高新區,現在工地是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
自2003年動工建設以來,河源高新區很快就明確了以手機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方向,邁開了產業集聚發展的步伐。如今,手機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河源高新區的主導產業,2018年產值已達380億元,今年前9月產值已近300億元。
這一成果的取得,不僅得益于河源高新區的區位優勢——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輻射區,距離廣州、深圳、東莞160公里,兩個半小時車程后從城南高速出口右轉,就到達園區中心區;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更發揮著重要作用——深河兩地發揮互補優勢,共建產業園,好項目不斷從深圳轉移到河源,園區80%以上項目來自深圳,產業發展厚植深圳基因。
河源高新區的下一個目標,是全面融入灣區、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手機電子信息產業向千億級產值邁近;攜手各方,打造手機終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棲息地,煥發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全域全面融灣 助力“兩個河源”建設和全面提效破局
日前,河源出臺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拓展區3年行動計劃,確定“任務單”、畫定“路線圖”、規定“時間表”,主動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創新體系。該行動計劃的出臺,意味著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進程進一步加快。
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加速和落地產業化的基地,是行動計劃的目標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宏大背景之下,河源的機遇何在?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借勢千載難逢的灣區發展動能,走出“兩個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實現全面提效破局,是河源給出的答案。如今的河源,開放引領的熱潮愈加高漲,投資興業的氛圍日漸濃厚。
作為國家級高新區,河源高新區是河源經濟發展的“心臟”,肩負著市委、市政府交付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頭號工程”的使命。因此,在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這一發展機遇前,河源高新區必須以國際視野、灣區理念、改革思維引領工作,先行先試,當好引領全市的示范區、排頭兵。
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分工 形成“深圳總部+河源基地”產業共建模式
全面融灣,刻不容緩。今年上半年,河源高新區出臺《關于開展二次創業 建設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延伸的牽引區和引領河源發展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的意見和行動方案,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產城融合、營商環境打造等方面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河源高新區,孕育著巨大的灣區潛力。今年4月,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共建產業園奠基,同一天,還有首批項目也簽約落戶。深圳南山區與河源高新區攜手打造的這個共建產業園,以“總部、研發在南山+生產基地在河源”的模式,共同投入開發建設、產生利益兩地分享,引進符合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的高端產業項目。這是市場規律使然,也是河源高新區參與大灣區產業分工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隨著華為、中興、富士康等大型企業不斷對周邊城市形成溢出效應,帶動了一批中小型電子信息企業向外擴張。再加上,經過多年的發展,河源高新區的產業有著深厚的深圳基因,園區80%企業來自深圳,已形成了“深圳總部+河源基地”的產業共建模式。種種利好,因此,在融灣行動中,河源高新區以產業融灣為抓手,創新招商方式,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形成與粵港澳大灣區同一生產水平、不同價值鏈、功能互補的分工格局。
截至今年9月,河源高新區招商簽約項目22個,合同投資額96億元,已引進今麥郎、溢旭電子、東方硅源、碧海科技、廣業電子、等工業項目,其中不乏一些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的“高精尖”項目,無疑將為河源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提效破局注入新動力。
潛藏“隱形冠軍” 企業煥發發展活力
產業鏈條不斷延長,結構不斷優化,企業也激發出可持續發展的活力。
西可通信是最早落戶園區的企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穩扎穩打,年產值已近百億元,成為河源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中的佼佼者、領頭羊。如今,該公司已形成集團化運作,在河源高新區注冊三個子公司,分別開展生產手機、模具以及手機攝像頭馬達等不同的業務,形成良性發展態勢。尤其是子公司友華微機電主營的手機攝像頭馬達業務,在當前手機攝像效果備受重視的行業趨勢下,掌握了一定核心技術的他們,顯然有著更加樂觀的發展預期。
河源高新區手機電子信息產業的另一家龍頭企業——2012年投產的河源中光電通訊技術公司是一家集液晶觸顯一體化屏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手機行業該細分領域的佼佼者,企業的綜合實力排在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三位,有望成為“隱形冠軍”。值得一提的是,河源中光電通訊實現了上游產業鏈的完整配套,是目前業內為數不多全套資源整合的生產商,具有訂單響應速度快、生產效率高、出貨時間短的特點,據介紹,該公司的創新研發投入還在逐年增加。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瞬息萬變的電子信息行業,緊跟行業發展的前沿腳步,掌握占領市場的核心技術。
廣東美晨通訊也是一家“總部在深圳、基地在河源”,見證河源高新區成長的手機電子信息產業。該公司主要研發生產及銷售智能手機等通訊終端產品,還創立了自己的手機品牌——“糖果SUGAR”手機,抓住國人出國翻譯的巨大市場需求,精準開辟了“翻譯手機”這一藍海,深得消費者喜愛,為全國暢銷榜前十五的品牌手機。這次參加2019年中國手機設計大賽的“糖果S30”型號手機,創新性地推出了24小時在線人工翻譯的“私人翻譯官”服務,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完善產業服務齊配套 營造手機產業良性發展生態氛圍
在建設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打造廣東產業生態棲息地的過程中,河源高新區緊抓粵港澳大灣區高端電子信息產業溢出的時機,做深做細做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手機及上下游配套制造業。
“聯盟成立以來,我們已完成50余家電子信息企業調研工作,下一步將開展各項技術合作與交流活動。”河源高新區移動智能終端產業聯盟會長、西可通信副總經理鄧濤介紹,聯盟將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聯合科研機構,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示范應用、市場開拓等方面謀求合作,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和創新資源優化組合,做強產業鏈,做大新興產業增量。
有產業,還要有配套,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產業生態氛圍,這也是河源高新區加速培育壯大手機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舉措。近年來,河源高新區重視高標準謀劃手機產業發展,通過舉辦各種高峰論壇活動,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謀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助力高新區找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展定位和方向。同時,依托全省唯一的國家通訊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產業發展提供產業配套硬件支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天津大學精密儀器院士工作站等一批科技創新平臺的落戶,為產業向高端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技術保障。
爭當全域全面融灣先鋒 河源高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除了產業融灣外,政策融灣、交通融灣、服務融灣、城市環境融灣也是河源高新區融灣行動的著力點。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河源、為高新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發展平臺、發展環境和發展動能。河源高新區將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抓住這個重大機遇,抓住這個最大的“綱”,對準“灣區所需、灣區所向”,以“園區所優、園區所有、園區所能”服務和融入灣區建設,爭取早日在大灣區發展中“上車找到座位”“上陣找到用武之地”“上前找到更廣發展空間”,加快融灣步伐,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在全力推進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實現園區發展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成為河源全面融入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頭企業引領 手機產業鏈越加完善
細細分析,河源高新區手機電子信息產業主要涵蓋手機整機、手機核心部件、手機配套產品、通訊設備等,產業鏈條越來越完善。其中以生產手機整機為主的重點代表企業有西可通信、美晨通訊、沃特沃德、溢旭電子等,以生產手機顯示屏、手機玻璃等核心部件為主的重點代表企業有中光電通訊、巨恒光電、雄華光學、力友顯示等,以生產手機主板、攝像頭馬達、攝像頭線圈、手機電池等核心部件為主的重點企業有沃圖電子、友華微機電、皓吉達通訊、礪劍特電等,以手機耳機、喇叭、手機充電器等手機配套產品為主的重點代表企業有豐達音響、可立新電子等,以服務器、交換機等通訊設備產品為主的重點企業有中興通訊、普天通訊等。
用心耕耘十余載 高新區成全國電子信息行業重點推介產業園
據統計,河源高新區手機電子信息產業2018年產值達380億元,2019年前9月產值已近300億元,占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70%,是產值最高的主導產業。這個數據背后,是一個經營十余年、產業鏈條發展較長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2004年,第一家落戶河源高新區的手機企業西可通信動工,至今,河源高新區已是名副其實的“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落戶手機電子信息企業80多家,吸引了以手機為主的中興通訊、西可通信、美晨通訊、沃特沃德、溢旭電子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電子信息產業及上下游產業配套落戶,手機出廠量每年已經超過7000萬臺。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及深圳全面對口幫扶河源力度的加大,河源高新區打造全省手機電子信息產業生態棲息地的基礎越扎越牢,并且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行業領域企業家及創新者的關注和青睞。就在今年1月,河源高新區作為全國首批園區,被評為“中國電子信息行業重點推介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