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情一区_亚洲电影免费观看高清_在线a网_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狐狸 - 女业余高潮汇编视频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資訊 > 正文
東源:夯基礎搶先機全面對接融灣建設
時間:2019-09-16 來源:
瀏覽字號
打印頁面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東源的振興發展如同南方民間形容秋季酷熱天氣的“秋老虎”,城鄉振興發展正高潮迭起、熱浪滾滾,令人備受鼓舞,催人奮進。11日,東源召開縣委七屆九次全會,研究部署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下稱融灣建設)。

  東源別出心裁,創新會議形式,會前組織參會人員走出會議室,深入到縣文化科技中心、總部經濟區、廣師大河源校區、縣人民醫院新院、河源游艇小鎮起步區、縣工業開發區二期、銘鐳激光有限公司、鹽東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工地參觀,讓與會人員身臨其境,感受到東源如日中天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樹牢發展決心,凝聚發展共識,爭做全市融灣排頭兵。

  機遇面前人人平等,唯有搶占先機為上。本期專題對東源今年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推動“兩個東源”建設提效破局,為融灣建設打基礎搶先機的創新之措和取得成績進行全面報道。

  【主要成效】

  今年以來,東源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論述和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示范區”“排頭兵”目標定位和“兩個河源”發展思路,緊緊圍繞“當好河源建設‘示范區’‘排頭兵’的主力軍”戰略定位,以更寬視野、更高站位謀劃東源發展,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對融灣建設進行了初步有益的探索且實現良好開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兩個東源”建設實現提效破局,為融灣建設打牢了基礎,搶占了先機。

  據東源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7月份,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33億元(至6月底),同比增長4.6 %;規上工業增加值20.21億元,增長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52億元,增長9.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7億元,增長5.1%;財政八項支出24.78億元,增長10%;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9元(至5月底),增長5.5%,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各項工作勢頭良好,“1+8+1”[“1”是優化提升一個現代生態工業園,“8”是培育打造航空產業新城、新材料產業園、鹽東物流園區、智慧創新中心和總部經濟區、教育康養半島、時光東源和游艇小鎮、奧林匹克中心(國際足球小鎮)、生命健康綠谷,“1”是構建一個現代服務業網絡]現代產業發展新格局已形成。

  ■成效一

  持續深入學習理論

  為融灣建設提高思想與行動自覺

  思想是行動指南。東源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論述和《規劃綱要》,以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為抓手,依托黨委(黨組)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和東源講堂等重要學習平臺,分類分級舉辦學習會和專題研討班,對黨員干部進行全員培訓,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組團外出學習考察城市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振興、開放合作等先進經驗和做法,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全面融灣;并由縣領導牽頭,先后組織開展了2輪56個專題調研,研究制定“四個功能區”(縣城片區、燈塔盆地、河東片區與新豐江庫區)分類發展規劃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性文件,初步形成融灣“東源方案”。

  ■成效二

  全力推進各項改革

  為融灣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東源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融灣建設和工作創新抓手,按時完成了范圍最廣、力度最大的機構改革,將黨委、政府工作部門整合為34個;進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聚焦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投資項目審批、政務服務、行政審批制度和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推進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改革;深化“數字政府”建設,深入推進信息資源整合和深度開放,促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和業務流程協同再造;大力壓減辦事手續和時間,將新開辦企業審批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進一步減稅降費,促進企業輕裝上陣;持續清理一批違反市場原則、妨礙生產要素流動、影響企業活力的政策文件,完善民營企業綠色通道制度,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力爭打造與珠三角同等水平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為融灣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成效三

  大力建設“現代東源”  為融灣建設夯實兩個發展平臺

  東源縣委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按照市委提出的“兩個河源”發展思路,著力建設現代城市,全面發展高端產業,都市經濟實現提效破局,為融灣建設夯實了城市與產業兩個發展平臺。

  在城市建設上,東源圍繞“七大交通體系”建設目標,加快完善對接市中心城區路網,縣城“九縱八橫”城市道路骨架網初步形成;加快推進河惠莞高速(東源段)、贛深客專(東源段)等重大對外交通動脈建設;有序推進通用機場規劃建設、東江航道東源段復航相關工作,連接大灣區的高速骨干交通體系加速形成;全面對接市中心城區規劃,完成了縣城近期規劃、中心城區及生活服務區控制性規劃、生態城市概念性總體規劃和“四個功能區”分類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一軸六廊四組團”城市空間發展格局正在形成;總部經濟區、廣師大河源校區等一批城市重點項目相繼動工建設,一批城市更新項目陸續啟動,為東源都市經濟發展提效破局注入了強勁動能;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社區配套學校和縣教師發展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縣人民醫院新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要素逐步補齊,城市價值明顯提升,集聚效應開始顯現。

  在產業發展上,東源加快各類平臺和承接載體建設,主動參與大灣區產業分工協作項目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鹽東物流園等“融灣”產業承接載體建設不斷加快,完成了工業園二期擴園1.2平方公里和鹽東物流園1.4平方公里的征地拆遷工作及27萬多平方米閑置土地和近17萬平方米閑置廠房的清理盤活工作,引進了林安物流等15家、合同投資總額達140億元的大項目好項目;11家動工企業加快建設,完成投資25.4億元;7家竣工企業順利投產,完成投資7.2億元,百億級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集群效應加快形成。

  ■成效四

  著力建設“生態東源”  為融灣建設鞏固提升生態優勢

  優美生態環境是東源攜手大灣區共建綠色灣區、美麗灣區的優勢資源和重要支撐。東源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健康生活首選地”為目標,結合巡視反饋問題整改要求,自我加壓,提高標準,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14個專項行動,關閉或拆除禁養區、限養區養殖戶1191戶,關閉非法采礦點18個,清理和改造桉樹4.4萬畝,拆除非法采砂船25艘,取締非法大小采砂場5個,清理打撈東江和新豐江水庫水浮蓮36.3萬噸,有力保護了東源的綠水青山,為融灣建設清除了環境障礙。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扎實推進,在建鎮級污水處理廠5座,新增管網20.58公里;已建村級污水處理設施34座,新增管網13公里;嚴格落實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要求,健全環境執法監管體系,保護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嶺,筑牢大灣區生態屏障,為全市融灣建設貢獻了東源力量。

  ■成效五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為融灣建設提供堅實組織保障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是融灣建設的根本保證。東源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全面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努力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堅持在基層一線鍛煉識別干部,堅持在危、難、險、重的工作任務中選任干部,今年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環境整治及抗洪救災等工作中提拔任用36名表現突出的干部,激勵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堅持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提拔任用65名年輕干部,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深化拓展三年行動計劃,規范升格88個黨組織,以“三增四創”為抓手,精準整頓27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大力開展48個黨建示范點和14個示范項目創建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深入實施“頭雁”工程、黨員先鋒工程和基礎保障工程,調整撤換6名“四不”書記;從嚴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3起、處理8人;堅決整治干部庸懶散拖等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倒逼責任落實;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立案查處128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8人次,移送司法機關3人,對205個黨組織開展巡察;深入推進基層正風反腐三年行動,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件28件,全縣黨風政風持續優化,干事創業氛圍日益濃厚,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正在形成,為東源融灣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