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情一区_亚洲电影免费观看高清_在线a网_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狐狸 - 女业余高潮汇编视频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資訊 > 正文
奮力推動河源高質量發展
時間:2019-08-06 來源:
瀏覽字號
打印頁面

    連日來,我市各縣區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

  源城區

  源城區提出,必須充分發揮區位和地緣優勢,找準發展定位,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找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融入大灣區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突出重點,以點帶面,不斷推動融入大灣區建設向縱深發展,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一要注重產業融入,推動源城成為大灣區現代產業戰略腹地;二要注重科技融入,推動源城成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拓展區;三要注重城市融入,推動源城成為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有機組成部分;四要注重生活融入,推動源城成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重要承載地;五要注重生態融入,推動源城成為綠色灣區美麗灣區重要生態廊道。

  源城區強調,全區各級各部門要轉作風抓落實,為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堅強保障。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實踐探索和歷史機遇,全區各級必須對表對標大灣區干事創業精神,轉作風、高標準、嚴要求,做到解放思想、擔當負責,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排頭兵的精神干勁,狠抓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各項工作的落實見效。

  東源縣

  東源縣提出,全縣上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領會,堅持對標對表,壓實工作責任,搶抓難得的機遇和“窗口期”,依托區位和生態優勢,在五個方面高標定位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東源縣要求,要在謀劃與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拓展區中,積極主動推進“軟”“硬”聯通,大膽探索創新協同,全力做優做強城市核心,謀求東源席位;要在大灣區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補鏈穩鏈強鏈控鏈”中,積極主動融入大灣區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努力“連鏈接鏈”,建設東源基地;要在建設綠色灣區、美麗灣區中,全力保護生態、守護綠水青山,作出東源貢獻;要在構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發展大健康產業中,大力發展“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瓶子”,為大灣區提供“后花園”“康養地”“體驗場”,彰顯東源優勢;要在全域全面融入大灣區、建設“生態河源、現代河源”、推動東源振興發展中,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問題,奮力實現共同富裕,體現東源擔當。

  和平縣

  和平縣提出,一要突出重點,全力推動全域全面融灣走深走實。在互聯互通上下工夫,緊抓大灣區建設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切實做到加強規則聯通、加強路網聯通、加強要素聯通,加快融灣步伐;在產業共建上下工夫,主動對接大灣區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差異化特色發展,加快一、二、三產業發展,推進與大灣區的產業共建;在創新協同上下工夫,加強與大灣區科技基礎設施對接合作,引導和支持更多的大灣區科研機構、科學人才、科創成果、科技金融等向和平流動集聚;在市場銜接上下工夫,做大縣城格局,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招商引資,讓招商項目引得進、留得住、做得大;在民生保障上下工夫,始終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融入大灣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到守護綠水青山,優化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致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智慧生態現代新城。二要加強領導,凝聚融入大灣區建設的強大動力。加強黨的建設,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切實把全縣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加強隊伍建設,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新時期的和平黨員干部,要勤學習、勇奮斗、敢擔當、善作為;加強作風建設,努力營造朗朗乾坤、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三要立足當下,全力做好今后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

  龍川縣

  龍川縣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的工作部署,堅定不移把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龍川最重要的“綱”,圍繞年初縣委全會提出的“12345”發展新思路各項目標任務,進一步提振信心,凝聚力量,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開創龍川工作新局面。

  就如何全力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龍川要求,要開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率先從思想上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真正把解放思想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貫徹到各項具體工作實踐之中。要著力推動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為軌道交通、道路交通、航道、通用機場建設營造無障礙施工環境,與大灣區實現“硬聯通”;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力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同等水平的營商環境,與大灣區實現“軟聯通”。要全面加強平臺對接、產業對接,主動融入大灣區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以綠色化為主攻方向做好產業文章,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重要腹地。要加強隊伍建設,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為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有力保障。

  紫金縣

  紫金縣提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引,把思想統一到省委全會精神上來,深刻領會省委全會精神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推動紫金加快融入大灣區建設和災后復產重建工作。

  紫金縣要求,要立足自身優勢,搶抓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推動紫金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要統籌好救災復產各項工作。要做好基礎設施修復、全倒戶重建、削坡建房排查治理等復產重建工作;要抓緊對接上級部門,為復產重建和紫金振興發展爭取更多支持政策;要繼續探索打通防災減災救災“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機制;要全力以赴做好防臺風工作。

  紫金縣強調,以擔當作為的精神和“嚴高快、深細實”的標準要求,完成各項工作確保提效破局真正落實。要加強組織領導,梳理任務清單,深化作風攻堅,推動災后復產重建和融入大灣區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經濟工作要提速增效,重點項目要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要加快建設,三清三拆、新農村建設、脫貧奔康等各項工作要真抓見實效,推動紫金振興發展。

  連平縣

  連平縣提出,要全面抓好省委全會精神的傳達學習宣傳貫徹工作,認真領會精神實質,把握目標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主動對標對表、精準施策,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努力建設生態發展高地,為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下決定性基礎。

  連平縣要求,要以建設“兩城一帶”為主要載體,切實加強品牌產業、交通和市場機制等方面的對接,切實提升承載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延伸和功能拓展能力;要以“三個示范”為帶動,結合災后復產重建工作,按照以點連線帶面、由表及里再縱深的思路,加快資源整合,突出特色優勢,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要以做好“三篇文章”為突破口,充分發揮產業新城坐落在燈塔盆地的平臺載體優勢,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積極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要以打贏“三大攻堅戰”為重點,樹牢新發展理念和正確的政績觀,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要以創建“三個國字號”為載體,堅持硬件和軟件齊抓并舉,縣鎮村三級聯創,突出重點,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要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鍛造一支敢擔當、善作為的黨員干部隊伍,把連平各級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為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江東新區

  江東新區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論述,深刻認識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新區加快建設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的重大歷史機遇,切實增強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舉全區之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江東新區提出,要找準發力點和突破口,圍繞“灣區所需、江東所能”主動對接大灣區“五大平臺”,推動新區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要主動對接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加快推動新區成為我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平臺。二要主動對接大灣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加快推動新區成為大灣區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新興節點和深河特別合作區首要承載地。三要主動對接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加快推動新區成為大灣區協同創新延伸區和創新成果轉化拓展區。四要主動對接大灣區核心城市共建綠色灣區美麗灣區,加快推動新區成為大灣區生態保護屏障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區。五要主動對接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功能培育,加快推動新區成為大灣區的休閑旅游康養度假目的地和宜居宜業的高品質“后花園”。(記者 何海華 李成東 葉春雨 陳小玲 王永紅 譚紹丁 黃世軍 特約記者 黃赟 黃廷首 徐精華 劉偉東 朱青輝 黃從高 謝鑫 廖志良 通訊員 凌騰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