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情一区_亚洲电影免费观看高清_在线a网_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狐狸 - 女业余高潮汇编视频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資訊 > 正文
廣東加速構建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圈
時間:2018-09-03 來源:
瀏覽字號
打印頁面

    今年5月,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洲智能”)展出的全自動中型探測無人艇M40型“聽風者”吸引了全球目光。短短8年時間,公司實現了從世界第一艘環保無人船到全自動中型探測無人艇的飛躍。幾乎同一時間,平安旗下的平安好醫生在香港成功上市。在“金融+科技”的雙驅動戰略下,平安已經成功孵化出4家新經濟企業,另外3家分別是陸金所控股、金融壹賬通和平安醫保科技。

  不難發現,成一種梯次交錯的創新企業圖譜正在廣東繪成:新生代科創企業如星星之火,點燃燎原之勢;對于老牌龍頭企業,創新依然是創造良性循環、實現向上突圍的原動力。

  目前,廣東加速構建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圈。8月22日,廣東省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首次躍居全國第一。科技創新不僅為市場帶來了新興業態,也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南方日報記者 王佳欣 歐志葵 郭家軒

  策劃統籌:謝思佳 彭琳 何勇榮

  創新基因裂變生長

  大疆創新創始人汪滔與云洲智能創始人張云飛,同為香港科技大學的校友。畢業后,兩人不約而同選擇回到廣東創業,一個聚焦藍天,一個投向大海。兩個80后,在各自領域演繹著科技力量的創新故事。

  如今,大疆創新成為了無人機行業的領軍企業,占領近七成的全球民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云洲智能建起了國內首個無人船艇研發測試基地,邁向全球海洋智能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讓我們加速走向海洋深處。”張云飛說。

  在廣東的創新企業圖譜中,梯次交錯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以大疆創新、云洲智能為代表的新生代科創企業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而對于騰訊、平安等一批成長于此的老牌龍頭企業來說,創新同樣是不斷發展的原動力。

  2011年,移動互聯網時代呼嘯而來,騰訊果斷轉身,推出社交產品微信,而后創辦微眾銀行、發力騰訊云、搭建眾創空間。

  創新還意味著跨界。今年7月,平安首次對外披露了公司的五大創新科技——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平臺。目前,平安內部成功孵化出四家新經濟企業:陸金所控股、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其中,平安好醫生已于今年5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平安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表示,要用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

  開放包容的生態下,這種內生動力不僅停留于企業本身。一批批從巨頭走出的優質人才和企業,正帶著這股流動的創新基因在廣東加速裂變生長。

  產學研深度融合

  為創新生態注入活力

  2012年,完成斯坦福大學博士后研究員工作的賀建奎毅然回國,成為南方科技大學的一名80后教授。在這里,教授被鼓勵創新創業,每周可以有一天在企業服務,教職工可以獲得以職務發明及技術作價入股企業進行轉化收益的70%。在南科大開放創新的體制機制下,他創辦瀚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全球第三代基因測序儀。

  據賀建奎介紹,目前南科大已構建起一套適配深圳創新鏈條的產學研和技術轉移體系,鼓勵教授創辦25家高科技企業,實現科技成果市場價值近8億元。

  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高校正搭建起具有造血功能的協同創新平臺,加快廣東創新生態圈的血液循環。

  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廣東高校參建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共建研發平臺近500個,服務企業超過2000家。依托各類平臺,廣東高校承擔企事業單位委托課題超過2萬項,橫向經費近60億元,為企業解決超過3萬個技術難題,帶來超過5000億元的經濟效益。

  構建良性競爭

  創新創業生態圈

  “廣東企業創新的最大特色在于市場驅動。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這里的企業與市場的結合度深且廣,可以將前沿科技與市場需求相互契合。”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教授指出,選擇在廣東創業的公司往往具備這樣的市場洞察力,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產業資源。

  現已成長為國內AR產業領軍者的廣州玖的數碼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應滔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當初選擇在廣州創業,正是看中了珠三角所具備的完整產業鏈資源。“目前,全球車椅等VR游戲的外部硬件設備中的70%出自包括廣州在內的珠三角地區。”

  對于曾將機器人送上春晚舞臺的周劍來說,優必選科技的成功同樣離不開廣東供應鏈支持。“深圳是人工智能研發與硬件結合的最佳場地。比如從上游的元器件供應商,到初級的模塊提供商,再到下游代工廠,一個硬件創業者在廣東可以輕松實現所有環節的連接。”

  與此同時,資本也成為創新鏈條上的重要助推器。今年5月,廣東社科院發布《廣東風險投資報告(2017)》顯示,去年廣東省創業投資活躍度達到歷史最高點,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分別高達855起和319.46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48.7%和86.2%。

  “企業、市場、資金、人才、基礎設施……廣東已基本具備打造創新生態系統所需的創新要素。”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劉江華向記者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伐的加快,將進一步推動我省創新要素的碰撞融合與溝通協作。

  ■記者觀察

  構建創新生態圈需提升軟實力

  提起科技創新,人們往往會想到硅谷,這個磁石般吸引著思科、谷歌等頂尖科技企業集聚的地方。有人說,硅谷的成功是因為具備了人才、高校、風投等硬件要素。通過調研走訪,記者發現上述硬件只是搭建創新平臺的第一步,硅谷成功關鍵在于良性循環的創新機制和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圈。

  這一點,對于廣東正在打造的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圈具有重要借鑒價值。從硬件條件來看,廣東不僅擁有人才、資金、政策等發展要素,還具備比硅谷更健全的供應鏈基礎,目前,廣東相對欠缺的是起到粘合作用的軟實力,如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圈。

  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劉江華建議,可以從法律制度上進一步健全創新利益鏈,確保創新鏈上的參與者能夠合法取得應有的創新利益;同時,創造人才自由流動環境,提供方便的就業、醫療、教育等條件。此外,在人才培養上注重各層次平衡發展,既要辦好高水平大學,也要辦好高質量的職業技工學校。

  正如硅谷的風險投資家維克多所說:“資本容易流動,能夠聚集創新力量的是生態,不可輕易復制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生態。”在硬基礎和軟實力的雙重作用下,廣東的全鏈條創新生態圈有望培育出更繁茂的創新森林。


分享到: